今天是中国共产党103周年诞辰,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12月31日,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918.5万名,比2022年底净增114.4万名,增幅为1.2%。
1921年夏天,中国共产党从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小船起航,从四渡赤水到饮马长江、从引领改革潮到领航中国梦,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一个民族的走向和亿万人的命运,唯一不变的依旧是爱国、为民的初心。
01“七一”建党节的由来
第一次在7月1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
据《周恩来年谱》记载,1937年7月1日,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,周恩来作了题为《十六周年的中国共产党》的报告。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在7月1日开展党员教育活动。
毛泽东第一次明确党的成立纪念日
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,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《论持久战》的讲演。他在讲演中提出:“今年七月一日,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。为了使每个共产党员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尽其更好和更大的努力,也有着重地研究持久战的必要。”这是我党领导人第一次提出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纪念日。
《解放日报》首次出版建党纪念特辑
“七一”作为党的诞生纪念日,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。
当时,中共中央发出《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、抗战四周年纪念的指示》,明确提出:“ 今年‘七一’是中共产生的二十周年,‘七七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四周年,各抗日根据地应分别召集会议,采取各种办法,举行纪念,并在各种刊物出特刊或特辑。”这是以中共中央指示的方式明确规定7月1日为庆祝建党的日子。
1941年7月1日,延安各机关、学校、部队、团体放假一天,召开纪念会、报告会,热烈庆祝建党20周年。中共中央机关报《解放日报》编辑出版了“中国共产党二十周年纪念特辑”。
02百年大党 初心不变
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什么?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,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,为中华民族谋复兴。”
为中国人民谋幸福
7岁成孤儿,在乡亲的拉扯下长大,
雷锋在日记中写道:
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
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
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
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。”
他扶老携幼,
做好事从不留名;
他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,
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;
他干一行爱一行,
甘做“螺丝钉子”。
他是无私的火烛,一生奉献给人民,
在短暂的人生里,
他让“雷锋”成为一种精神和荣光。
1990年,
26岁的钟扬在入党志愿书中郑重写道:
“我是一个在红旗下长大,
受党的教育培养多年的青年科技人员。
愿为党工作,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。”
他连续援藏16年,
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,
用心培育大批优秀学子……
在53岁的人生旅程中,
留下太多不平凡的足迹。
他始终坚信:
“一个基因可以拯救一个国家,
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。”
他的追求里有无数的别人,
唯独没有自己。
心系患者,
儿科医生贾立群许下承诺
“24小时服务、随叫随到。”
从医40年,
他挽救2000多名危重患儿的生命。
为挤出时间多给患者做检查,
他与家人挤在医院附近的职工宿舍。
为了避免患者塞红包,
他把白大褂上的口袋缝死……
在同行和患者眼中,
他已经有响当当的“品牌”,
但在他心中,
“共产党员才是真正的金字招牌”。
为中华民族谋复兴
1935年,
方志敏在《可爱的中国》里
如此畅想未来:
“我们相信,
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。
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,
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……”
在革命的道路上,
面对严刑,他正义凛然
“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
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”
36岁,他英勇就义,
留下了激励后人的铮铮誓言
也留下了复兴中华民族的理想种子。
1955年,
在美国被软禁的钱学森,
在临回国前对报界发表讲话说:
“我打算竭尽努力,
去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,
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和幸福的生活。”
1960年,在他的具体领导下,
我国研制成功第一枚导弹。
他还主持我国
“两弹结合”的相关试验工作,
1966年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,
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
……
仅仅十多年时间,
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。
△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
在他心里,
国为重,家为轻,
科学最重,名利最轻。
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助力中国航天,
更以共产党员的忠诚奉献祖国。
1960年,
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
王进喜和队友们写下如此豪迈诗句:
“北风当电扇,大雪是炒面,
天南海北来会战,
誓夺头号大油田!”
在苦难中成长,
王进喜以朴素的报恩思想
和极大的劳动热情,
投身于祖国的石油事业。
危急时刻,
他跳进泥浆池,用身体制止井喷。
“宁肯少活二十年,
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!”
这位铁人,
最终用短暂的生命践行了铿锵誓言。
1988年,
黄大年在入党志愿书中如此写道:
“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,
呼啸着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,
推动历史向前发展,
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。”
△黄大年的毕业留言册
他胸中亮着一盏“报国”的灯,
放弃海外优越的条件回国,
率先垂范,为祖国奉献赤胆忠心。
他用生命去追赶世界先进水平,
回国七年,
就像一枚超速运动的转子,
将一个个高端科技项目推向最前沿。
58岁,他的生命戛然而止,
但他这份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,
仍激励我们“只争朝夕”。
△黄大年与万米钻机模型
从1921年到2024年
从58名党员发展到9918.5万名党员
中国共产党一路乘风破浪
中国共产党人初心未改
本期素材来源:新华社、央视新闻、人民日报、解放军报、中国教育报等